维司塔的读书子博

【书摘】【冰书挑战】

#冰书挑战#
答题者:Vista

这个挑战的题目是对个人“影响最大”的十本书,而不是个人认为“最好的”十本书。所以,结果一定是充满偶然性的:因为许多书在思想的信息链里靠后,却因为形式通俗或面向案例,抢先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。对我这种资历尚浅的读者来说,最重要的冲击更是集中在中学时期。所以,这份书单对其他读者的借鉴意义恐怕不大,只能用来了解我个人了。

1.卡夫卡:短篇小说及随笔(《饥饿艺术家》等及《八本八开本笔记》)
——为了我的写作我需要孤独,不是“像一个隐居者”,仅仅这样是不够的,而是像一个死人。写作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更酣的睡眠,即死亡,正如人们不会也不能够把死人从坟墓中拉出来一样,也不可能在夜里把我从写字台边拉开。
有力得足以奠定读者一生基调的作者。那么富有洞察力、感受力、抽象力的寓言体,又是那么孤独、苦行而伟大的灵魂。

2.卡尔维诺:《看不见的城市》
——结果是:里奥妮亚抛弃得愈多,积存的也愈多;它的过去的鳞片已经熔合成为一套脱不掉的胸甲。城市一边每日更新,一边把自己保留在唯一可以确定的形态里:昨天的废物,堆在前天和更久远的废物之上。……这样的一次大灾劫会把肮脏的山岭夷为平地,抹掉每日换新衣的一切痕迹。在附近的城里,他们已经准备好开路机,等着铲平这片土地,向新领地扩展,把清道夫驱使得更远。
就寓言体而言我对卡尔维诺的阅读承接卡夫卡。《命运交叉的城堡》和《宇宙奇趣》给了我故事发生机理和文学形式上更多的振奋。数学家与文学家走在一起的乌力波代表了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,放眼未来千年文学的精神。

3.L•让•哈伯德:《生命中丢失的4个小时》
人行走时,街上的一切布景都翻了过来,成为薄薄的纸片……
一本不入流的怀疑主义恐怖小说,思想源头或许是笛卡尔。结果直到现在我整个人还是高尔吉亚式不可知论者。

4.杰克·伦敦:《海狼》
——“生命像酵母,一种酶,一种活动的东西,也许活动一分钟,一个小时,一年,或者一百年,但是到终极就停止活动了。大的吃小的,他们可以继续活动;强的吃弱的,他们可以保持他们的力量。幸运的吃得最多,活动得最长,就这么回事儿。……我想生活,想活动,哪怕我们没有理由,因为碰巧生活的本质就是活着,就是活动,就是想活着,想活动。如果情况碰巧不是这样,生命也就死掉了。正因为如此,你身上的生命是活着的,想活着继续下去,永不停顿。呀呸,猪猡一样的永生!”
一本充满集中且激烈的哲学论争的小说,思想源头是斯宾塞和尼采。这本书在任何一种神找到我之前先钳住了我。

5.斯宾诺莎:《伦理学》
——界说:神Deus,我理解为绝对无限的存在,亦即具有无限“多”属性的实体,其中每一属性各表示永恒无限的本质。
与笛卡尔和斯宾塞、尼采不同,我接触斯宾诺莎更加直接。界说、公则、命题、证明的理性主义论说方式顿时成为我的信仰。若被逼声称相信一种神,我和许多人一样,选择斯宾诺莎的神。

6.苏珊·鲍尔多:《不能承受之重——女性主义、西方文化与身体》
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,亚洲女性并不减肥。追踪节食的历史,看到的是文化帝国主义入侵的历史。
“规训”理论在流行文化研究中的应用,我接触这本书在系统研读福柯之先。这本书颠覆了我的日常生活观,让我突然领悟了何谓历史的视角。

7.萨特:《恶心》
——“是吗?你想要的就是这个?可这正是你从未得到过的(你想想,你一直用字词欺骗自己,将华而不实的旅行、女人的情爱、殴斗、玻璃首饰,称为奇遇),而且将来也永远得不到——任何人也得不到。”
认为“存在先于本质”的意义被高估的人低估了它的意义。萨特最早影响我的一篇作品应该是《闺房秘事》,而我最喜欢的一篇是《一个领袖的童年》(《一个企业主的童年》),因为嘲讽人和自己太方便了。

8.三岛由纪夫:《假面自白》
——我看到那帧画的一刹那,我整个存在被一种异教式的欣喜所震撼。我的血液在奔腾,我的器官在浮现出怒色。巨大的、行将胀裂的我的这一部分,前所未有地激烈地等待着我的使用,责怪我的无知,在愤怒地喘息。我的手不知不觉地开始了不能告诉任何人的动作。我感到有一种既阴暗又辉煌的东西,从我的内部迅猛地攻了上来。就在这一瞬间,这种东西伴随着一阵令人晕眩的酩酊醉意迸发了出来。
私小说和唯美主义是两扇窗户。就私小说而言,太宰治也包括在内。王尔德尚且没有给我如此深的震撼。

9.昆德拉:《生命不能承受之轻》
——如果遭受遗弃与享有特权是一回事,毫无二致,如果崇高与低贱之间没有区别,如果上帝的儿子能忍受事关大便的评判,那么人类存在便失去了其空间度向,成为了不可承受的轻。当斯大林的儿子朝电网跑去,将自己的身体投向电网时,这架电网在失去度向的世界里被无边无际的轻所承托,象天平的秤盘,遗憾可悲地升向空中。
昆德拉被这么多前辈贬低(实际上是这么多前辈认为昆德拉被高估),弄得我差点不敢提这本书。这本书冲击我的是如此自由的写法,它不像卡夫卡精心编织一个寓言把自己隐藏起来,也不像杰克·伦敦为人物准备一个谈话空间好把论辩放进对白里,而这些是时常让我痛苦的写作定势。昆德拉在故事里随时刹车,这样想了,就这样写了。

10.奈须茸:《空之境界》
——有目的的飞行是飞翔,无目的的飞行是漂浮。
这本幻想小说在对人境遇的晦涩辨析中,表达对个体的深切关怀。简单地说,它让人学到何谓温柔。

评论
热度 ( 10 )
TOP

© atarAXia reading | Powered by LOFTER